陳慶之
南朝梁國人
在求學的歷程中,這個名字從未出現在我的印象中
又是拜讀田中大神的"奔流"才知道了這個名將
認識我久一點的,
都知道我是田中的死忠書迷
雖然拖稿惡名眾所皆知
但打從銀英傳讓我入迷後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銀英傳 創龍傳 亞爾斯蘭戰記
只要能買得到的田中小說一定會入我口袋
(小朋友出我口袋 書入我書櫃)
奔流大概花了三四個小時就讀完
在鍾離之戰中的陳慶之
就讓我深深看到了楊威利的影子
果然閱後上網看評,
許多的評論都指向陳慶之是楊威利的雛型
但後來看書後,
奔流是在中國武將列賺後才出品的創作,
而銀英傳早在80年代就完成的作品
所以陳和楊,
誰是誰的縮影就無從得知了
但至少
奔流讓我對南北朝時代
又多了許多的認識
截錄些網路上找到的陳慶之小傳
from:
 

南朝陳慶之

當年韓信背水一戰,名揚天下,
而南朝陳慶之以三千對二十萬,實在令我們無法想像這是一場怎樣的曠世對決!



陳慶之

生平
陳慶之(484─539),字子雲,為梁武帝蕭衍家中所培養,以供雜用的小童,後來因為機緣,使蕭衍認知了他獨特的破解能力,雖然惜於陳慶之竟無任何武術素質,但由於蕭衍的幫忙協助,使陳慶之得以飽讀兵書並成為南朝的重要將領。

大通初,隸領軍曹眾宗北伐渦陽(今安徽蒙城),破魏軍十五萬人。北魏內亂,陳慶之受命護送南投的北海王顥北還。其部僅七千人,自發縣(今安徽宿州西南),至於洛陽,凡四十旬,共取城三十二,經四十七戰,每戰必勝。後因兵少無援,所部喪亡殆盡,換裝為僧,得還建康,回到健康後,梁武帝錯誤收降侯景,惹來「侯景之亂」,陳慶之又以一萬兵力全殲侯景的七萬大軍,創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例。

前言(轉錄PPT史記版789篇loser1)
北魏在胡太后當權的時候變民蜂起,中央軍履戰履敗,中央政治混亂不堪;太后與皇帝母子之間的關係也很糟。(那個兒子能忍受老娘總是公開偷男人?)而後來皇帝元詡忍受不了他娘,就找來秀容的匈奴酋長爾朱榮"進京勤王"(像不像董卓進京?)不料爾朱榮還沒到洛陽,胡太后就把皇帝謀殺了立了一個三歲小娃當皇帝,這下子讓爾朱榮找到藉口,把胡太后扔進黃河淹死了。

而爾朱榮當時帶的兵並不多,於是有個部下就獻計要他宰掉中央官員立威,爾朱榮的心腹元天穆不反對這件事,於是爾朱榮就要新皇帝元子攸集結官員到黃河南岸訓話,集結完畢之後,爾朱榮就下令騎兵屠殺官員,於是北魏的大小親王就開始到處流亡。

其中一個流亡到梁朝的北海王元灝,就像蕭衍借兵反攻,於是蕭衍派陳慶之帶七千兵協助元灝回國稱帝。

陳慶之在進入北魏國境之後,連敗北魏守將,最後連元天穆等人守的洛陽都拿下來了,元灝於是很高興的當起皇帝,同時嫌身邊的陳慶之礙眼。

而當時陳慶之卻很清楚比較麻煩的事是洛陽當時並無法有效的守住,而在晉陽的爾朱榮必然會前來進攻。於是向南方祖國請求增援;但是元灝身邊的官員也想趁機把陳慶之除掉,免去梁朝安排在身邊的監視,便搶先一步向蕭衍上書說"北方只有小土匪幾撮,陳將軍在這邊綽綽有餘,無需增援。"

就在這個時候,爾朱榮帶了十萬軍隊來收復洛陽,陳慶之的人已不足七千,又有元灝扯後腿,於是在眾寡不敵下撤退。不知道撤到那條河時因為河水暴漲,導致軍隊崩潰,陳慶之單身逃回梁朝。

後來蕭衍也知道陳慶之戰敗是因為他沒有及時增援的結果,於是並沒有處罰陳慶之。

陳慶之率七千人攻下堅城後並隨即以三千騎擊破二十萬援軍
轉貼自http://www.gamez.com.tw/archive/index.php/t-71575.html

北魏的魏征東將軍濟陰王元暉業率領御林軍將近二萬人來阻擊陳慶之的部隊。他將自己的部隊進入考城駐紮。這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城的四面為河水包圍,城內守備嚴固。很像三國時的軍事重鎮合肥。陳慶之命令屬下在水面修造浮壘,隨後借助浮壘,乘筏順流而下,一舉就攻陷了這個水上城堡,並且還生擒了敵方主將元暉業,這一戰獲得戰車七千八百輛。此後陳慶之繼續揮師北上,不屈不撓的指向洛陽,沿路不少城池看見他的旗幟就請求歸降。元顥充分認識到了陳慶之的能力,隨即晉陞陳慶之為衛將軍(這是僅次於大將軍以下的高級軍銜了)、徐州刺史、武都公。

與此同時當然,雖然內亂不止,但是負責平亂的爾朱榮本人也是一位傑出的騎兵指揮家,在他的指揮下,北魏的軍隊先後擊敗了長安的蕭寶寅和各地的反亂將領,而他本人更是以七千精騎大敗葛榮,一時也是風光無限。於是,自然而然地北魏的軍隊開始將眼光集中到這支僅有數千軍力,卻要執意入洛的部隊身上。

這時陳慶之的部隊在榮陽受阻。當時榮陽集結了北魏方面的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所率領的羽林軍和駐紮軍隊的混合編隊將近七萬人。他們的軍隊訓練有素,而且裝備精良,更令人頭疼的是榮陽城異常險固,陳慶之屢次進攻都未能攻陷。而與此同時,奉爾朱榮的命令魏將元天穆率領大軍截斷了陳慶之的後路,並且派遣他麾下的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率領胡騎(即散居在關外的少數民族騎兵部隊,這種部隊以劫掠為生,戰鬥力極強)五千人,騎兵將領魯安率領夏州步騎混合軍九千餘人,來支援楊昱;又讓右僕射爾朱世隆(爾朱榮的弟弟)、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領一萬騎兵,佔據虎牢關使得陳慶之無路可退。

元天穆、爾朱吐沒兒一前一後對陳慶之形成夾擊之勢,旗鼓相望,聲震百里。當此之時滎陽城還沒有攻陷,四面又全是敵人的精卒,換作任何人恐怕都是只有等死的份了,而一直跟隨陳慶之出生入死的常勝軍們也頭一次感到了死亡的逼近,軍隊上下佈滿了絕望不安的氣氛。陳慶之見到這種情況就向軍士們大聲說:「我們從出發至今,攻陷城池侵略土地實在已經不少了;你們一路上所殲滅的敵軍中有的是他人的父親,有的是他人的兄長弟弟,這又是無法計算的。元天穆所集結的部隊,都把我們當作仇敵。我們才有七千人,敵人卻有將近眾三十餘萬,今日事已至此,就不要再考慮如何求生了。我想和敵人的騎兵不可以在平原上一決高下,必須等他們還沒到來之際,攻克眼前這座城壘,大家不要再猶豫惶恐,那樣只能是自取滅亡啊!」於是他親自擂鼓攻城,一通戰鼓下來,士卒奮勇登城,來自東陽的勇士宋景休、和義興的魚天愍首先登上城樓,隨即攻陷了榮陽城。

不多久外圍的北魏援軍就集結包圍了榮陽城,令人驚訝的是陳慶之並沒有選擇固守,而是出乎魏軍意料地率領三千騎兵背城迎戰魏軍。當年韓信背水一戰,名揚天下,而今天陳慶之以三千對二十萬,實在令我們無法想像這是一場怎樣的曠世對決!偉大的騎兵指揮家漢尼拔在坎尼戰役中也只是面對一倍於自己的人,而且漢尼拔當時的騎兵的數量和戰鬥力還遠勝於對方。而陳慶之所在的時代是一個「北人善騎,南人善舟」的時代,北魏的軍隊是由遊牧民族鮮卑族組成的,騎兵的戰力自然頗為可觀,而南方則利用淮河長江上舟船便利的條件與北軍抗衡,而在同樣是騎兵也要弱於北方。因此要說到陸地上的正面作戰,一向還是都是北魏穩佔上風。更何況這一次決戰兩軍在數量上有著十倍的差距。

但是經過陳慶之的全新解釋,「南人不善騎」的譏言成為了一個過去式,這場野戰使得北魏的騎兵神話一下子破滅了。是役,陳慶之以三千騎兵大破元天穆麾下將近十五萬軍隊,此外加上將近三萬人的騎兵隊,騎兵將領魯安在戰陣上就乞求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僅以單騎逃生。戰役結束,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此後陳慶之繼續進赴虎牢,爾朱世隆這位後世造成了北魏分離的豪族在聽到陳慶之來了,嚇得根本不敢與之交戰就棄關逃走了。

-

該找白話版資治通鑑還是奔流?
希望找到更多陳慶之的白話文..
3000打200000?!
怎沒有人想把他拍成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貴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